这群人不执着于对艺术圈教学,以及曹忠话题的讨论,而是对于《东京物语》这部电影的影史位置开始了舆论争夺。

        支持者认为曹忠所言太有道理,简直将电影这种东西的本质讲清楚了。

        一种心理安慰工具。

        什么技法,什么镜头,什么景色,都是胡扯。

        就如同鲁迅先生写的那句“门口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颗还是枣树。”

        这句话真有什么意义吗?

        存在意义的前提,是因为鲁迅火了。

        而本质上这句话,指不定就是他凑字数混稿费的。简称水文。

        在西方不认可东方叙事的时候,这部电影就是看不懂。

        但是等到他们真的要进入大规模老龄化和养老压力之后,这部电影瞬间就成为亲情疏离的先行之作,艺术大成品。

        难道不是故意为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