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至东海,延及海上一片大小岛屿,可能有蓬壶、瀛洲、方丈三山,但是沈乐不知道是哪一座。

        正东尽头,画着——或者凿着——某棵像是巨树的图案,巨树枝干上,挂满了太阳形状的标记,引人注目。

        南至陆地尽头,再向外延伸出广袤的海洋和岛屿。

        比例尺有点歪,和标准地图的南海不太一样,岛屿形状也不太对头,不知道是不是包括了马六甲海峡——

        考虑到上古先民的测绘能力,沈乐觉得画得不像也可以理解。最重要的是,海域中心,悬着一个火焰形的符号。

        西至连绵群山,山脉耸峙,似乎有意突出它的雄伟:

        如果不是因为地图当中,有个像柱子一样高耸的存在,沈乐甚至能以为西方群山是传说中的天柱。

        而群山尽头,两座高山巍峨并立,对峙如门,一轮大日,一轮新月,正相互摩荡着,向那高天之门当中坠入……

        至于北面,铜片上显示的地图,一直到达了北方陆地尽头的海洋。

        大水涛涛,倾泻而下,卷成一个巨大的漩涡,不知道注入什么地方。

        如果沈乐的古代神话知识没有出错,他大概会给这个漩涡下面,标注两个他很熟悉的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