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家事的三叔公,这个身体的父亲,和几个老人商量一下,居然不惜重金,从县里请来了一个读书人,教他念书识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什么玩意?

        我要从诗经开始学吗?

        沈乐欲哭无泪。我的时间不是这样浪费的啊!这些我都学过了啊!我在现代往死里背啊!

        “阿岳不许顽皮!”这一次,这个身体的父亲黑着脸,亲自过来镇压他:

        “这位先生,祖上曾游洛阳,手抄《熹平石经》,他家中现在还存有残本!你能学得先生的一成本事,就够你受用一辈子了!”

        熹平石经!沈乐双眼一下子亮了。熹平石经,是东汉文化最后的辉煌,由蔡邕奏请汉灵帝,校正经书,刊刻于石,在洛阳太学前刻了四十六块石碑。

        这是是中国刻于石碑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无论文本还是蔡邕的书法,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可惜毁了太多!

        四十六块高一丈、宽四尺的石碑,董卓烧毁洛阳宫庙的时候就毁了一批,北齐高澄时将石碑从洛阳迁往邺都,半路上却掉到水里,消失了一大半;

        隋朝开皇年间,又从邺都运往长安,但营造司不知道怎么想的,竟用石碑做柱子的基石,等到唐贞观年间,魏征去收集残存石经时,已经几乎毁坏殆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