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乐踮起脚尖,努力看了一会儿,又央告妇人把他抱起来仔细看了一遍,只想叹气:
水渠水渠一言难尽,堤坝、围堰、水利设施,基本上处于一个“几百年前传说是有的,但是现在早没了”的状态。
人流穿梭,一个个在死命地抬水,用的法子——扁担、水桶、桔槔、戽斗……
说好的龙骨水车呢?
说好三国时期已经有这玩意儿了呢?!
江南在那时候果然是荒僻之地,这么好的东西,都没有普及……
算了,你们不行,我来吧!兴修水利投资太大,要求太高,我没有勘察能力也没有组织人力的威望,但是,我至少能“发明”个水车!
他避开玩闹的孩童,钻进后院的杂物房,找到各种工具、废旧木料、竹片、绳索。
凭借记忆里图纸的模样,还有现代锻炼出的动手能力,又是切削,又是敲打,又是捆绑。
感谢小墨斗,感谢修复郑墨的时候,得到的八级木工技艺灌顶,哪怕这个身体足岁只有五岁,也能磕磕绊绊地做出来:
用小刀削出薄薄的木片做刮板,用竹片和麻绳折腾出链条,又找了两个小木轮做传动轴,一点一点地刻出齿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