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终于烧成了……可是,灵气……灵气半点都没有,全都逸散了……”
光是要在瓷器里面留存灵气,就把沈乐累了个半死。配比,温度,时间,反反复复地试验。记录写了一大本又一大本,写一行,打个叉,再写一行,再打个叉……
“明德,一定要在丹炉里烧吗?不放在窑里烧?我看外面烧窑,都是放在窑里的……”
“就在丹炉里烧!”沈乐下定决心,用力一挥手:
“在丹炉里烧没事儿的!窑里能烧,丹炉里一样能烧,丹炉里规模小,还方便改方案!”
放到现代,小规模的瓷器工作室里,经常会用电炉烧制。传统砖窑,一窑得烧几千件瓷器,小型电炉,一炉只烧几个碗、一个瓶子。
成本低,见效快,可以一次一次改。电炉能烧,丹炉就没理由不能烧!
在沈乐的强烈坚持下,明心师兄开了一炉又一炉,一炉又一炉。从冬天开到春天,从春天开到夏天,终于,众人揭开丹炉盖子,发出一声由衷的欢呼:
“烧成了!!!”
丹炉内部,一排光洁明丽的瓷碟安安静静躺着,每一只瓷碟上都流转着莹莹的灵气——
没有加进五金精英,没有加进贵重的灵玉,只是一些廉价的灵石——也就是说,质地粗劣,并不足以称为灵玉,灵气含量也十分不足的石头——的粉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