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不管是什么东西,都有一样共同特征:

        它们都像是泡过水的,甚至,像是在淤泥里埋了不知多久的……

        “啧……别的也就算了,这本民国时期的书,是怎么从水里捞出来,还能完好无损的?”

        沈乐用精神力裹住书页,小心翼翼地翻了一页,啧啧称奇。

        书页上有明显的水痕,淤泥痕迹,甚至水草、水藻的痕迹。

        然后,书页基本平整,没有太大的褶皱,没有粘连,显然被捞出来以后,得到了良好的修护……

        除了脏污之外,这本书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破损,灵性也没有触动。沈乐放下书本,往前迈了一步:

        “这瓶子也太神奇了……”

        巨大的,一人多高的,厚重的瓷瓶。上面的颜色花里胡哨,让沈乐立刻联想到那个著名的,“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

        虽然不至于像那个瓶子一样,86厘米高的瓶子,集中了十几种施釉方法,集高低温釉、彩于一身,但是,色彩的繁杂,也很可观了……

        而且,这瓶子上的灵性,简直亮得让沈乐有点眼瞎的感觉。都不用走到旁边,距离三步远,就感觉能听到它在嗷嗷直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