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乐飞奔而出。感谢那篇论文的作者,把实验试剂和仪器的生产公司,都写在论文里了,他只要照葫芦画瓢,直接下单就行。
而实验本身也没什么难的,真正的难点,在于用宣纸纸浆,浸润宣纸,然后用法术引导它生长:
“我拆,我拆,我拆拆拆……”
与将买来的新宣纸做旧,再用法术引导修复相比,沈乐选择直接用现成的古画。喷水,揭裱,一张一张分开,如此,一张古画,至少可以使用三次:
“失败了……只顾着加强宣纸强度,没注意补上破洞和撕裂的地方……”
“失败了……力量引导不均衡,修复的宣纸凹凸不平……”
“又失败了……纸浆在宣纸表面,堆起了一小团一小团……”
“又双叒失败了……纸浆太少,不够修补,古画上还是有个洞……”
“又双叒叕失败了……这次纸浆好像太多了?”
再跑去查书,才发现宣纸纸浆的量并不是随意定的,而是有一套标准程序。
先要用纸张厚度测量仪测出纸张厚度——鉴于宣纸本身就是手工制品,有点厚薄不均,要在纸上随机取五个点,测平均厚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