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天飘到今天,还能保住一条小命。没有渴死,没有饿死,被海龟驮上来……这是天妃娘娘在保佑他吧?”

        “那这孩子……”

        “村里养活吧。”老阿嬷不容置疑地下了结论:

        “天妃娘娘保佑的孩子,让他饿死,那是对娘娘大不敬!一家一把鱼干,也能把他养到四五岁,四五岁就能帮忙干点活了!”

        “这孩子,就叫天保仔吧!”

        沈乐,不,这段记忆里的天保仔,就在渔村里住了下来。说是渔村,其实绝大部分人都住在水上,住在船里;

        只有风浪最大,最不适合出海的时候,才会上岸住到棚子里去。用村里老人的话说:

        “咱们疍民,以前连岸都不许上的。雍正爷慈悲,许了咱们上岸,但是也只能建棚子,不能盖屋,不能买房买地……”

        那棚子,和沈乐在小木偶的记忆里见到过的,老艺人给孩子们唱戏待的茅棚相似。

        用木头或者竹子搭成框架,用旧船板铺地,外面的墙体,仔细看是用椰子叶编的,甚至连门窗都是用竹片编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