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了自己的伙伴们,小木梳和小瓷盒们活泼了很多,尤其是小瓷盒,叮叮当当,在他口袋里乱响不止。
沈乐顶着他们的催促,沿着摊位一个个观察,终于停住脚步:
这个摊子,整体就是一张塑料布,就地铺开。塑料布左边堆着几十个小件瓷器,从骨碟到小酒杯,从鼻烟壶到小瓷盒,应有尽有;
右边堆着一大堆碎瓷片,一眼扫过去,青花,粉彩,斗彩,青瓷,白瓷,黑瓷,杂乱无章。
沈乐附身看了一会儿瓷器们,随手指向一个小碗:
“这个怎么卖?”
“兔毫盏,算你三千。”摊主懒洋洋地回答。沈乐呵呵一声,又挪了个方向:
“这个笔筒呢?”
“乾隆的浅绛诗文笔筒,八千拿走。”
沈乐呵呵。这盒子上面有“竹庵”款识,是同治、光绪年间的瓷画大师、刻瓷大师,御窑厂专职画师黎瑛的标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