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对这部的重视程度。
“这个,我就不打扰了,这份稿子,能否先取回去看看。”刘鑫武开口道。
“可以可以,您带回去吧。”
《儿童文学》的编辑非常痛快,全当是在三校的流程之外又加了一次“名人校对”——“作家刘鑫武亲校”,等发刊的时候还能当作一项工作宣传内容。
等马建和高行健一脸享受的看过全文的六十多幅配图,刘鑫武便把《小王子》的校对稿从《儿童文学》带了回去。
妻子吕晓歌见他回来便喊他吃晚饭,刘鑫武把饭桌上用倒扣的盆拢着的剩饭收拾干净,然后一头趴在书桌上,翻开了这册《小王子》。
开篇的献语他看过一遍,此刻再读,仍旧佩服江弦,确实把这篇献语写的很有意境。
“所有的大人曾经都是孩子,但他们之中只有少数人记得这一点。”
而这篇献语铺垫的,更是一种文字的氛围,因为这篇献语里江弦的文字读起来显得分外“可爱”。
似乎是为了强调献语就是这篇的构成部分,所以到了正文部分,江弦的文字风格保持了和献语的统一。
“六岁那年读过的一本书,让我记忆深刻。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是一本描写原始森林的书,它的名字是《丛林故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