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

        江弦笑着拿起听筒。

        “哪位?”

        “是江弦同志吗?”

        对方是个陌生声音,他自称是《选刊》的编辑,想要转载江弦在《收获》发表的《褐变的荔枝》。

        “褐变的荔枝?”

        对于转载这些事情,江弦不觉得意外,他常有被转载,哪怕是《选刊》,转载他的文章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了。

        只不过《褐变的荔枝》在《收获》上面发表已经是79年的事了,距今已经过去了将近两年。

        而且这篇文章当时发表以后,虽然在文化界和历史学家当中反响不错,但遗憾的是,这篇并没能够在读者群体之中掀起太大的轰动,因此并未收获转载以及重量级的评论。

        在江弦所发表的所有里,算是较为冷门和小众的一篇。

        怎么过了两年,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晴雨表、风向标”的《选刊》会忽然关注上这篇文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