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从佛性论渐入般若空观,又从空观涉入唯识,再转至如来藏思想。
桑杰的问题越发精微奥妙,往往从一个极小的切入点入手,却直指佛理中最深层的矛盾。
空慧虽然应对从容,但额间已见细密汗珠。
台下众僧听得如痴如醉,这般高水平的辩经,许多人一生都难得一见。
问题之精妙,应对之圆融,无不显示出两位高僧深厚的学养和悟境。
然而渐渐地,有心人发现空慧大师的回答开始变得迟缓,有时需要思索良久方能应对。
反观桑杰,问题却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每一个问题都比前一个更加刁钻难解。
“若一切法空,因果何以建立?“
“若因果不虚,空义何存?“
“若不空不有,是何境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