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带大家熟悉,尺骨鹰嘴骨折和髌骨骨折经常做,把张应力转为压应力。这木桶箍,还是头一次听说呢。
有人开始抓头挠脖子了。
“这外侧的钢缆就是张力带,这三个固定骨折的钢缆环就是木桶箍。”宋子墨又回到了讲台,鼠标化作的标记符号在屏幕上移动。
“注意动画,人直立行走时,正常的重力线,从脊柱到第二骶椎,再到髋关节,从股骨头沿着下肢重力垂线向下。”
动画做得极为精美直观,红色的重力线流水一般沿着刚才说的路线传导。
“普通简单的转子间骨折,骨性支撑就可以承担体重,所以简单转子骨折,解剖复位后,PFNA固定,大可放心二十四小时内负重行走。但是粉碎性转子间骨折,骨性支撑不能承担体重,怎么办?”
怎么办?凉拌!我是来听课的,你问我。大家的思维被宋子墨调动起来。
“对重力分流,这是最好的办法。看这个动画。”
之前是正常人的重力传导动画,现在换成了张教授骨折术后模型的动画。
“重力从股骨头开始,被分成四条路线,骨性支撑往下传导一部分,髓内钉往下传导一部分,一部分转化为外侧张力带钢缆的张力了,还有一部分变成了三个钢缆箍的扩张力。这样骨性支撑减负,避免骨折移位,髓内钉减负,避免疲劳断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