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道:“拍好我确实不敢保证,毕竟在我心中好电影的标准很高,在我看来,全国每年生产一百来部电影,能符合这个标准的连十分之一都不到,大部分也都是滥竽充数的。”

        嚯,这个说法一出,三位厂长面面相觑,果然不愧是魏明魏老师啊,辛辣!

        但他们倒也不觉得夸张,魏明常去香港,也出过国,是见过大世面,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的人,他对优秀的标准高一些也没什么奇怪的。

        不过能直接说出来还是很厉害,回头得给他写到回忆录里。

        魏明:“能否拍好是导演、演员、摄影、美术等所有剧组成员协同合作的结果,我不敢保证,但起码拍出来我是能够保证的,剧本里有我画的分镜头,那可以算做我电影基本功的体现吧。”

        于兰把那些分镜图稿拿出来给汪厂长和石局长瞅了瞅,两人眼中果然流露出惊艳之色。

        汪阳直接问:“你什么时候学的啊?跟谁学的?”

        “就跟我写一样,自学成才,”魏明道,“当然,这里面谢进导演、王好为导演功劳很大,在观看他们拍《牧马人》《妈妈再爱我一次》的时候我也一直在偷师,而且我平时喜欢玩相机,所以基本的构图和光学原理我还是清楚的,我从电影学院借过不少导演和摄影方面的教材,只是静态的相片已经无法满足我了,所以我想拍电影。”

        在魏明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和强烈意愿后,三位老人沉默了,拍板这件事也需要很大的勇气。

        如果是在上影厂和北影厂这样的大厂,基本不可能,导演们争夺拍摄机会争的太厉害了,怎么可能儿戏地让一个作家当导演。

        儿影厂是新创办的,人员简单,会好一些,但也需要面临全国电影厂和导演的审视,一旦魏明把这个项目玩砸了,他拍拍屁股继续去写赚外汇,没什么损失,但决定这件事的领导少不了要承担相应后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