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荣宝斋,首先就看到有一个老外正在看《清明上河图》,魏明赶紧上去凑热闹。

        “这可是好东西,不得卖他一百万刀啊。”魏明对于经理玩笑道。

        于经理:“魏老师玩笑了,又不是真迹,如果是真迹的话,一千万也不能卖啊。”

        最终这位外国客人还真买了,荣宝斋收了人家200刀。

        这什么概念,魏明在这里买的各当代名家的真迹,超过200刀的也就那么几幅代表作,其余的几十刀就能买到不错的了。

        不过谁让这是《清明上河图》呢。

        《清明上河图》确实在中国绘画史上意义非凡,别说宋朝张择端的真迹了,就算是仇英临摹的版本那都是国宝级别的,放在辽博供着,未来一幅无法断定是仇英临摹版的《清明上河图》都能卖出七八亿。

        而清朝人临摹的仇英临摹《清明上河图》版也能卖个一亿上下,“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就这么值钱。

        当然也和这时候的复印技术也没那么方便有关,这个复刻版是荣宝斋研发了数年之久的木板水印复刻版,集公司多位技术骨干的看家本事制作而成,共雕刻木板2150块,在勾描、刻版、印刷、装裱等环节精益求精,而且数量有限,精致无比,贵有贵的道理。

        魏明知道这辈子甭想拥有真的《清明上河图》了,所以干脆也买了一幅复刻版,哪怕这玩意儿升值潜力没有那些真画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