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宗道统,根植于道,花开各异。”高坐于上的陆城道人声音清朗,如古罄初鸣,回荡殿内。
“我太清承道德法章,讲求内外圆融,明心见性,合于自然,归于至简至真。此道中正平和,养气修心,然则承平日久,易流于清谈玄想,束心于形而上,致使宗门前番衰落,几坠深渊。”
“玉清一脉,生发于太元之先,穷究天机寰宇至理,洞悉人心幽微之本,以理为尺,祛尽浮华表象,唯存道之纯粹真髓,可谓道之极致精炼,已达化境。”
“然玉清道宗择徒森严,犹如琢玉剔石,门下无凡品,多为一时之选,加之传承有序,积蓄深广,财力之强冠绝诸宗。然其道途超然,不履凡尘,真传稀少,便如参天巨木,虽根深蒂固,但枝叶难掩孤高寡合之憾,于势之一字,天然微薄,强敌环伺时难免顾此失彼。”
“上清宗,溯源天地未开之混沌,禀大道创生之伟力!其道行‘以力破法’,唯凭一剑、一诀、一往无前之本心修为,碾碎诸般束缚桎梏!剑锋所指,即是大道所向!确得大道之威!”
“然上清道盛于广开门庭,有教无类,乃至容忍带艺投师,致使宗门鱼龙混杂,英才辈出亦内耗不断。宗内财源日蹙,全赖向外不断发起开荒拓宇之战,方能以滔滔外压,强行弥合内部裂痕险壑。纵有忘尘道君这般经天纬地之才镇压大略,门内山头林立的隐患亦如沸水藏壶,稍有不慎便是宗基动摇!”
随着陆城道人的话语,殿内气氛凝重,在座诸位长老、众多真传纷纷颔首。
太清宗得道之原,玉清宗得道之纯,上清宗得道之威,各有得失利弊。
这种弊端是客观存在,难以直接弥补的,便如玄真道君掌教宗门之时,太清宗就渐渐向得道之威的方向滑陷,固然取得奇效,但已经有往旁门路上前行之嫌。
“三宗之得失,显于道,亦昭于行。我辈修行,当时时自醒,莫要坐而论道,空谈心性。”
“谢掌教真人教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