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力证道?力亦是道的一种。”

        太清宗不是第一次两次举办这种大型论道法会,因此看似平稳推进,其实内里自有森然法度规章。

        前面六日,按照诸位修士前来登记的次序递进,其后再想到陆城神君面前论道,便要在泰岳峰下的小论道中取胜,才有资格。

        同时,太清宗本身就号称道论第一,太清宗本宗修士,哪怕眼热泰岳峰顶的那些灵丹宝物,也不会在法会一开始时,便登台论道,消耗自家修士心力。

        太清宗的道论高手,往往会在法会的中末期,加入论道,在小论道中战胜各方挑战者,再前往泰岳峰与陆城神君论道,若是败了,自然没什么可以说的,若是胜了,陆城神君这可是斩首求道,本宗修士自然不会让神君斩首,而是取走一件宝物,双方便是两相得益,甚至神君还要承你人情的。

        一日,两日,三日…十日,十一日,十二日…

        时光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与智慧的闪光中飞速流逝。

        阴阳法台之下,来自天地各方的修士越聚越多,云海之上,仙禽瑞兽盘桓倾听。

        无数修士在聆听中豁然开朗,瓶颈松动,甚至当场法力境界突破者亦不在少数。

        这些修士对阴阳法台上那道身影的敬畏之情,也从对其修为的仰望,彻底转变为对其智慧与道行的由衷折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