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怀璧其罪
秋老虎赖在九月的江城不肯走。午后三点的阳光斜斜切过电子一条街的骑楼,在青石板路上投下长短不一的阴影,像被随手揉皱的锡箔纸。陆云蹲在“老杨电子”的摊前,指尖捻着一块泛黄的四层电路板,指腹能摸到铜箔边缘氧化的细小花纹——那是上世纪末军工级通讯模块的残件,焊盘上还留着军用规格的十字刻痕。
“小伙子,这玩意儿卖你八十,不赚你钱。”摊主老杨叼着烟,蒲扇似的手拍了拍堆满旧零件的木桌,“上周刚从报废的雷达站收的,你看这金手指,磨得再狠都没断针。”
陆云没抬头,视野边缘却悄然浮现一行淡蓝色的数据流:【目标物:军用级PCB板(型号AN/PRC-158衍生型),剩余可利用线路层3/4,铜箔导通率91.7%,建议收购用于外骨骼驱动模块的信号中继】。这行字迹只有他能看见,像某种深海生物分泌的荧光素,在视网膜上短暂停留后便消散无踪。
他“嗯”了一声,掏出手机扫码。支付成功的提示音响起时,左手无名指突然传来一阵细微的麻痒——那是“灵枢”在与他的神经末梢同步。自从三个月前在废弃卫星接收站捡到那块嵌在陨石里的黑色晶体,这股潜藏在意识深处的力量就像冬眠苏醒的蛇,正以肉眼难察的速度舒展鳞片。最初它只能帮他修复坏损的手机屏幕,如今却能辅助他完成人体工程学外骨骼的动力学建模,那些复杂的步态算法在“灵枢”的推演下,就像拆解儿童积木般清晰。
他把电路板塞进帆布包,起身时后腰的旧伤微微发酸——那是去年打工搬服务器时留下的,现在每次“灵枢”活跃,伤处就会泛起暖暖的麻意,像是有细电流在经络里游走。骑楼外的喧嚣涌进耳朵:三轮车的铃铛声、商贩的吆喝声、悬浮车低空掠过的嗡鸣,江城最鲜活的市井气都浓缩在这条五百米长的街上。陆云紧了紧背包带,打算回学校的实验室——他刚用“灵枢”优化了外骨骼的髋关节结构,急需用3D打印机做出原型件。
就在他拐过街角时,一阵极轻微的气流声从身后传来。不是风,是某种精密机械运转时的低吟。陆云的脚步顿了顿,眼角的余光扫过右侧的玻璃橱窗——那是一家卖二手手表的店,橱窗的反光里,两道黑色的影子正无声地逼近。
他不动声色地继续往前走,左手悄悄摸进背包,指尖触到那块军用电路板的棱角。“灵枢”的预警比他的意识更快:【检测到非自然生物运动轨迹,目标距离12米,速度1.8m/s,威胁等级:黄色】。视网膜上瞬间弹出两个模糊的人形轮廓,标注着“未知目标A”“未知目标B”,他们的肩宽、步幅、重心高度都被精确计算出来,数据跳动间,威胁等级突然跳到了橙色。
陆云猛地转身。
两辆黑色的悬浮轿车正停在他刚才经过的路口,车身低平,流线型的设计像蓄势待发的鲨鱼。车门无声地滑开,两个男人走了下来。他们穿着一模一样的深灰色风衣,衣料看起来很厚重,却没有随着动作产生多余的褶皱。脸上戴着无框墨镜,镜片是磨砂的,看不到里面的眼睛,只能看到陆云自己扭曲的倒影。
他们的动作精准得诡异。同步迈出左脚,同步抬手调整风衣的领口,甚至连呼吸的频率都像是设定好的——没有起伏,没有停顿,像两台复制粘贴的机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