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人际关系真的是个特别敏感的问题,处理不好就是硬伤。
就从中秋节的祝福来看吧,其实,每到过节日发信息祝福,这本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但是,当社会的复杂性以及人本身的心性产生不和谐的融合之后,这些祝福反而变成了“人际压力”。
如果是要真心祝福某个人的话,可以选择打电话,或在发祝福信息的时候,给个专有的称呼。我觉得,这比较有诚意。
只是,社会的复杂性让人的思想变得很复杂,很多人都觉得真心的朋友并没有几个,尽管通信录里满满的都是“朋友”,所以在心里并不会有太多的动力要给每个人都一一祝福。此时,再加上人本身的心性影响,当人的内心感觉孤独或缺乏爱与温暖的时候,心里会觉得世界是黑暗的,同时也会产生一种懒惰,就是懒得打电话和发信息去祝福。
结合起来之后,慢慢地,就有了“群发”的出现。
“群发”可以同时满足社会复杂性和人本身的心性。“群发”,不过是因为通信录里的“朋友”太多了,可要维持自己与他们的朋友关系的话,还是得发信息祝福一下呀!但,又懒得一个一个发。所以,“群发”就满足了这个条件。
一开始,“群发”是很受欢迎的!不过多了久了,人们开始发现,在那“群发”里,好像都没有什么感情。就是一段嘻嘻哈哈的表情和不知从哪里复制来的所谓创意祝福语而已。其实,这还不如直接发个平时熟悉的称呼,再加上简单的一句什么快乐好。因为,这才是比较真的。
所以,“群发”越来越遭到了排斥,很多收到“群发”的人,要不就不理,要不就稍微“礼尚往来”地回个“同乐”。这也很正常,人性大部分都如此,你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你。你“群发”个一视同仁的祝福过来,那我也礼貌地敷衍一个“同乐”咯。彼此彼此。很多人,就是这样的……
其实,出现这些“人际压力”的根源不过是通信设备的飞速发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