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指挥部被敌军特种部队摸到了门口,你是先去救那些无关紧要的后勤兵,还是不惜一切代价,把指挥部的大门给我堵上?!”
“止血是战术动作,保住核心神经功能,才是战略目标!
AI必须学会在保全战略目标的前提下,用最小的代价去完成战术动作!比如,牺牲掉一部分次要组织的供血,来为核心区域的修复争取时间!”
老将军对着一群计算机天才,唾沫横飞地讲着。
“当两条神经束都出现损伤时,优先修复哪一条,才能保证术后恢复效果最大化?这和我们在战场上,选择优先攻击哪个目标,以求战果最大化的逻辑,是相通的!”
一番话,让在场所有的学生,都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他们头一次意识到,冰冷的代码背后,竟然可以蕴含着如此深刻的、关于取舍与生死的哲学。
原本困扰他们的无数个逻辑悖论和选择难题,在这些源自战场的、最质朴也最残酷的决策逻辑面前,迎刃而解。
代码,不再是代码。
那是一次次精准的外科手术,也是一场场发生在人体内部的、以细胞为单位的微观战争。
接下来的一个月,整个P4实验室,成了龙河大学最奇妙的风景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