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久,醉翁家的仆从便拎来一桶车螯。

        分量真不少,吴铭粗略掂了掂,估摸着得有十来斤。

        宋代民间发达的商业活动使得南北物产极大流通,“水载每连轴,陆输动盈车”,许多食材的价格也因此被杀下来,“岂惟贵公侯,闾巷饱鱼虾”,不仅王公贵族争相消费,平民百姓也吃得起。

        尽管如此,蛤蜊仍是实打实的“奢侈品”,这一桶车螯没个十几二十贯下不来。

        车螯,现代人多称之文蛤或车螺,有“天下第一鲜”的美誉。

        文蛤的壳远比其他贝类要厚,命够硬,易暂养,算是蛤蜊中的“耐活王”,这也使得它们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率远低于其他贝类。

        只不过,这玩意儿的壳实在过于厚重,不适合用炒的方式烹饪,一般多用于煲汤或者清蒸。

        文蛤的个头比花蛤大不少,吴铭以前烹饪过掌心那么大的,醉翁送来的这桶只半个掌心大小。

        他拎着桶走进厨房,老爸和徒弟立刻凑上来探看。

        “哇!”

        谢清欢掩嘴惊叹,蛤蜊她吃过不少,但从未见过如此新鲜的,竟似刚从海边捞出来的一般!

        吴建军同样啧啧称奇,文蛤在内陆城市一斤得卖二十块左右,现代尚且不便宜,古代有多贵可想而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