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盏:蒜烧肚条、茼蒿豆腐羹——”

        报菜声伴着咚咚鼓声传来,转眼已至戌时,寿宴也已临近尾声。

        最后两盏下酒,吴铭准备的是相对清淡的菜肴和解腻的羹汤,茼蒿豆腐羹是现做的,而第十二盏的银耳莲子羹则已提前熬好晾凉。

        银耳莲子羹正是那日列菜单时最终定下的第二十四道菜,亦是本场宴席档次最高的一道菜,当然,档次高低是按宋人的标准而定。

        木耳早在秦汉时期便有入菜的记载,至隋唐时,因唐中宗李显喜食黑木耳,自上而下引发风潮,民间大量伐木种植,曾一度出现“百姓皆种耳,官商皆收耳”的繁荣景象。

        至宋时,黑木耳的价格已经被杀下来许多,但银耳尤其是品相上佳的银耳仍是千金难求的珍贵食材,到了清代,还被列为“草八珍”之一,慈禧太后每天起床后的第一道敬献便是雷打不动的一碗银耳羹。

        当吴铭揭开锅盖,灶房里的众人立刻翘首探看,见锅中奇物熬煮得晶莹剔透,无不疑惑——似银耳这等稀罕物,寻常百姓别说吃了,连见都没见过。

        唯独孙兴眼睛瞪得浑圆,说话都结巴起来:“这、这莫不是通江银耳?!”

        四川通江被誉为“中国银耳之乡”,早在盛唐时期就开始栽培银耳,以品质出众而声名远扬。

        吴铭微微颔首:“正是。”

        这是实话,只不过是一千年后的通江银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