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就营销层面上来说,这个年代的内地娱乐圈顶层——直白点说就是港圈顶层,其实是不输世界顶尖的水平。甚至由于人才太多、太卷的缘故,顶尖营销人才的眼光甚至还要领先目前还在热衷于玩政治正确营销的美国乐坛一些。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娱乐圈的繁荣可以说是吸引了全国的娱乐业人才蜂拥而去,直接导致本来是在学欧美日韩营销风格的港圈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完成了属于自己的蜕变。

        最直观的对比就是叛逆小天王谢庭峰与美国甜心布兰妮·斯皮尔斯。

        在布兰妮被炒作为“实体专辑时代最后一位天后”、“终结了诸神时代”等等形象之前,上世纪末的谢庭峰在香港早已经被英煌捧为了“终结四大天王时代的男人。”

        虽然没有实操过谢庭峰的案例,但钱江好歹是见过猪跑的。

        只需要根据美国国情稍微调整一下具体的环节内容,不愁周易坐不上那个位置。

        在第一张英文专辑全球范围内爆火,第二张英文专辑还更上一层楼的情况下,有着《态度秀》与《永远年轻》这两张英文专辑傍身的周易已经有足够的资格去挑战欧美流行乐王座了。

        这也是欧美这边的潜规则——

        如果说一专火的是人气与销量,那二专火的就是逼格与地位。

        当然,这也是因为欧美优秀的实体唱片生态位而导致的结果。

        一张专辑通常能够消化个两到三年,两专正儿八经的录音室专辑的时间跨度最少都是四年起步了。四年时间,如果二专不拉跨,那就是正儿八经的天王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