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胎质不错,白净!”他啧啧两声,突然话锋一转,“就是这贼光忒亮了点,化学釉吧?这底款……啧,‘大清乾隆年制’?这仿得也不走心啊,笔画软绵绵的,跟我奶奶描的花样子似的。我说这位大哥,您这祖传宝贝,是上周刚从景德镇地摊上传回来的吧?”

        他的话又快又溜,带着浓浓的京腔和市井的幽默感,顿时引得周围一阵哄笑。

        那碰瓷的“农民”脸色一变,怒道:“你……你胡说八道什么!你懂什么!”

        “我不懂?”那年轻人站起身,拍拍手,依旧笑嘻嘻的,“我不懂谁懂啊?哥们儿我打小在琉璃厂捡瓷片儿玩的时候,您还不知道在哪儿刨地呢!您这玩意儿,糊弄外地老帽儿行,糊弄咱四九城的老少爷们儿?差得远喽!”

        他转头对那不知所措的工人说:“师傅,您甭怕!这就是一伙儿碰瓷讹钱的!这碎瓶子片儿,拢共不值五块钱!您要是不信,咱现在就去派出所,让警察同志看看,这到底是乾隆年的还是上礼拜的?”

        他一提到派出所,那“农民”和几个帮腔的脸色顿时变了,眼神闪烁,气势一下子就矮了半截。

        “你……你少多管闲事!”“农民”色厉内荏地嚷嚷了一句,给同伙使了个眼色,几人灰溜溜地就想钻出人群溜走。

        “哎!别走啊!”那年轻人却不依不饶地拦住他们,指着地上的碎片,“这‘古董’你们不要了?拿着啊,说不定还能拼接着骗下一个人呢?”

        那几人哪还敢要,推开人群,狼狈不堪地跑掉了。

        一场闹剧,就这么被这年轻人三言两语轻松化解了。

        周围响起一片掌声和叫好声。那中年工人更是感激不尽,连连道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