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杂?林凡有些意外。以陈大校之前的描述,这位宋运辉应该是技术骨干才对。
吉普车在一片相对较新的厂区停下,这里是为新连铸连轧设备规划的场地,厂房崭新,但气氛似乎有些凝重。赵干事将两人带到了一栋三层楼的招待所安顿下来。
“陈大校,林工,你们先休息一下。晚饭时间我来接你们去食堂。宋工那边……我一会儿去项目组看看他在不在。”赵干事安排妥当后便离开了。
招待所的条件比较简陋,但还算干净。陈大校放下行李,对林凡说:“我一会儿得先去厂部一趟,跟几个老伙计碰个头,协调那批军需钢的事。你自己先熟悉熟悉环境。宋运辉那小子,估计正在哪个角落跟图纸较劲呢,你可以先去项目组转转,提我名字就行。”
说完,陈大校便风风火火地走了。
林凡休息了片刻,便决定去连铸连轧项目组看看。他凭着方向感和大致的指示,朝着那片新厂房走去。
项目组的办公室设在一个临时板房里,里面堆满了图纸、资料和各种零件样品,几个技术人员正围在一起争论着什么,声音很大,气氛似乎有些紧张。
林凡没有直接进去,而是站在门口稍微听了一下。他们争论的焦点似乎是关于连铸机扇形段某个辊子的冷却参数设定问题,一方坚持采用设备供应商提供的原始数据,另一方则认为需要根据国内钢水质情况进行调整。
争论得很激烈,但似乎谁也说不过谁。
林凡微微皱眉,他凭借现代知识体系和在红星厂的经验,直觉感到调整参数的一方可能更贴近实际,但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撑。
就在这时,板房最里面的一个角落,传来一个略显清冷但又异常坚定的年轻声音,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压过了争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