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天然挠挠头:“因为您刚才说生则同衾,死则同穴,可例子却是是两个独立的墓室,如果就这么隔开,总感觉人死后也是各干各的,就……差点意思。”
太专业的词儿,贺天然也说不出来,可好歹书也读了不少,对中华传统的一些思想与审美都有积累,所以他能很快凭直觉,发觉出一些蹊跷。
曹奉尧满意地点点头,揭开谜底道:
“没错,其实说白了,就是这么一个道理。这扇小窗,我们把它叫作‘过仙桥’,它是古人‘事死如事生’观念的产物,寄托了夫妻两人活的时候在一起,死了也要再续前缘的美好愿望,在两个墓室的中间留一个窗口,两个恩爱的灵魂躺在里面就可以聊聊天,甚至还可以串串门,这让我想起一首歌,叫《死了都要爱》。”
台下响起一片对于千年爱情的惊叹与对最后幽默的笑声。
曹奉尧双手负后,在讲堂上踱着步子,循循善诱般地朗声道:
“同学们,不要觉得考古是一件很阴暗的事,一想到合葬,就想到古代帝王的殉葬,历史中固然有许多封建的糟粕,但亦是有人间真情,美好愿景的,这就是历史带给我们的温度。
可能在大家的印象中,古人很少有对自身情爱有着很强烈的外在表露,乃至于现在,我们东方人之于西方人来说,对感情的表达也相对内敛和含蓄很多,这就是受到历史文化影响的特征之一。
可是,大家听了刚才的事例,若不是我们考古发现,大家还会觉得老祖宗不懂表达,不懂浪漫吗?
古时苏武就说,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