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的逻辑没有问题。”周启明咬着牙说,“问题出在硬件的响应延迟上。”

        “servos电机(伺服马达)?”沈岩直接说出了核心部件的名称。

        “没错!”周启明的情绪再次激动起来,“我的算法要求机器人关节在接收到失衡信号的瞬间,就要做出预判性的微调。这要求伺服电机的响应速度必须低于5毫秒,并且能承受极高的扭矩冲击。”

        “市面上所有的高端伺服电机我都试过了,最好的也只能做到8毫秒。这3毫秒的差距,就是‘行者’和‘废铁’的区别!”

        “为了这3毫秒,我烧光了所有的钱,抵押了房子,借遍了亲友,最后……”

        他说不下去了,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团队的离散,投资人的嘲讽,妻子的不解一幕幕画面在他脑海中闪过。

        陈光科听得云里雾里,但他看懂了周启明的绝望。

        在他看来,这似乎是个无解的难题。

        连市面上最好的零件都达不到要求,那还搞什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