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还有二十名从地方上推荐的武学尖子。

        这些都是地方学政官员推举而来的,都通过了兵部的考核,素质相当不错。

        其中有一个名叫祝山的读书人,他已经取得了秀才功名,但是从小就向往在沙场上建功立业,向地方提学自荐获得了推荐名额。

        祝山通过了武艺测试,箭术和体能都达到了优秀的水平。

        虽然苏泽也是尽心经营了,和原时空竞争激烈的军校相比,大明的最高军事学府依然像是个草台班子。

        但苏泽知道,日后武监最有成就的,大概也就是这么前几批的学生。

        没办法,在东亚内卷体制下,最不缺的就是人才了。

        大明初年,秀才就算是不错的学历了。

        但是到了今天,“穷秀才”已经用来形容穷困的读书人了。

        这前几批武监毕业生,必然会占据最重要的岗位,他们的后来者就要等着他们让出位置才有机会。

        虽然历朝历代都喊着“人才无价”,但实际上人才是不值钱的,真的值钱是能锻炼人才的岗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