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缺”还是“选”,吏部文选司都掌握了大明帝国用人的第一手信息,这其中渔利的空间实在是太大了。
比如审核考功资格的时候,文选司的书吏就有“冒功”、“洗脚色”、“买资深”等多种手段,帮着出钱的官员提早获得职位。
“冒功”就是虚列功劳,官员档案也存放在吏部,这些书吏只要勾结负责人事档案的书吏,就可以凭空给侯缺官员增加功劳。
“洗脚色”就是篡改履历,一些职位对年龄出身有限制,大明还要求官员回避原籍,书吏可以帮着篡改档案,让官员符合出缺的职位。
最后还是有一招是“买资深”。
因为候补官员太多,总要有一个先后顺序,所以每一个官员开始候补的时候,就获得了一个“空年资历”。
空年资历越长,就说明等待官职的时间越长,那在选官的时候就能排在前列。
只要买通书吏,再和这些老官谈妥了,也可以从他们手里买下空年资历,就能排进候选序列的前列。
所以文选清吏司的吏员也一个个鼻孔朝天,就是那些因为丁忧候缺的高官,也要对这些吏员恭恭敬敬的,不敢有丝毫怠慢。
就算是本朝吏治要比先帝朝好了不少,吏部也被高拱多次整治,科道言官也死死盯着文选司,但这些吏员依然手握巨大权力。
他们就算是不能帮着舞弊,想要整治一些官员,故意不让他们上候选名单也是很容易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