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奏不需要经过内阁和六科,是官员直接向皇帝的上书。

        当然,密奏也是绕不开司礼监的。

        和喜欢搞秘密政治的清代不一样,大明朝的公文体系,是非常排斥密奏的。

        正经大臣谁上密奏啊!

        所以大明的密奏,基本上都是一些向皇帝问安拍马屁的奏疏。

        皇帝自然也是懒得看这些,大部分密奏都是司礼监回个消息就行。

        但是通政使的密奏,李芳还是郑重的接下了。

        等到杨思忠走后,李芳拿起了苏泽的奏疏。

        这一次李芳越看越是皱眉。

        如果通政司成了皇帝的耳目,那各地的制造司和市舶司太监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