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早餐,巩丽去中戏上课,李茂森带上剧本,换上比较正式的衣服出门。

        第一次在八十年代末的京城闲逛,望着周围熟悉的文物古迹和陌生的风景,茅盾故居、什刹海、白塔、天安门,路上衣着土气却精神抖擞的行人,沿街摆摊的小摊小贩们,一副蓬勃向上的市井场景。

        还有街道上随处可见的宣传标语‘五讲四美三热爱’、‘新婚夫妻入洞房,计划生育不能忘’,‘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等,都是这个时代特有的风景。

        李茂森站在摇晃的公交车上,透过玻璃贪婪地欣赏着八十年代的京都,像是刚进城的乡巴佬。

        “制片厂到了,制片厂到了,有没有要下车的?有下车的到车门口来。”

        218路公交车上,女售票员大声喊叫道。

        “我要下车。”

        李茂森挤着人群走到门口。

        大夏天的,五米不到的小公交车上挤了六七十人,从座位到门口挤得满满当当,车上还没有空调,站了一会儿身上都是汗。

        更让他诧异的是,这么热的天气,这么拥挤的空间,居然没有一个人晕倒,这个时代的人体质都太强悍了。

        “哎,你别往前挤啊,我们都要在这里下车的,你挤过来让别人怎么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