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蔡家大门,看到摆在院子里晾晒的竹简,刘协吸了口凉气:“竟有这么多?”

        确实很多,关键是满院子都晒着,看起来就更多了。

        竹简和皮带容易受潮发霉,是要经常拿出来晒的,当然,眼下晒得这么多,显然是蔡琰为了整理藏书顺带而为。

        蔡邕家里的藏书大多都是有规制的。

        若是七经(诗、书、周易、春秋、公羊传、礼、论语)或儒学名家解读的经典,简长一般两尺四寸(56厘米)。

        一卷通常百余片或更多竹简,展开能有六七尺长,往往重达十来斤,所以说读书是个力气活……

        不过字数嘛……一卷也就几千字。

        若是诸子百家传记,简长一般一尺二寸(28厘米)——比儒家经典短一半,这是儒家一统江湖后特意定的规制,是为了显示以儒学为主。

        但实际上短简反而更方便……因为捧着没那么累,一尺出头的长度也适合一眼辨读,不至于点头啄米。

        官吏门平时使用的日常文书一般是八寸的木牍,勋传、过所也属于官方文书,木牍有时会做得比较宽,这也是为了方便携带和辨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