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又反问:“而那些无德无名的兵卒粗人以命相搏,那些无德无名的农奴辛劳治水,这才平了青州之乱……名儒们做了什么?”

        郑玄默然不语,只微微摇头。

        “康成公,不用绕圈子,我知道名教乃名儒立身之本,但这名……有多少是真名?孔文举五岁便以让梨之孝悌名扬天下,可他孔家为大汉做了什么实事?!”

        刘备也不想掰扯太多,直言道:“天下安定不是靠虚名维持的……百年传继也不该靠私塾传经。天下大乱本就因名而起,断了名教才能让名成为真名,仁善孝义之名要有真名才值得崇敬!”

        “我也知道康成公在忧心什么……无非是担心从此以后名士门下难以出头,以至名士地位落入尘埃……可是,康成公,你如今是稷下学宫祭酒,只要能维护稷下学宫公平传道之名,就必然能得万世不易之功。”

        “我不是在求乱,而是在平乱。康成公若是想不通,我也不为难,请自归乡里便是……”

        郑玄长叹了一声,没再辩驳,向刘备拱手拜别,转身离开了。

        郑玄反对考试取才,最重要的原因,其实在于刘备的考试不再以名取士,也不考经义文章。

        大儒也拧巴啊……用了一辈子养出了名望,用了一辈子得到了经义的解释权……大儒本身不追求做官,但却需要靠名望和释经权立身。

        那些追求做官的是运动员,而郑玄这样的大儒,是教练和裁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