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承看来是有另外的想法。

        “刘备不在京中啊,百官皆知刘备送储君去北邙祭祖了,此事如何能落到刘备头上?”

        太后表示不理解。

        “刘备在哪儿不重要……姑母,百官并不在乎真相,他们只在乎如何争权。”

        董承解释道:“如今雒阳局势已经勉强平定,储君登基已成定局,若是刘备辅政,百官很难争到利益……姑母您也难以抑制刘备。与其放任刘备坐大为梁冀、窦武,不如趁早让刘备无法做辅政之臣……”

        董承认为,只有让刘备背负恶名,才能抑制刘备把控刘协。

        且不论史侯是皇子,即便刘辩是个普通人,把谋杀的罪名扔到刘备头上,只要百官都这么说,也能使刘备无法再做辅政大臣。

        至于刘备是怎么飞进雒阳谋害刘辩的……这不重要。

        天下人信不信,也不重要。

        只要太后愿意分权给百官,官员们自然会设法把事办好,毕竟栽赃陷害是当官的基本素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