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只要稍微多想想,就能明白士族们所谓的‘受命于天’,这‘天’到底代表着什么……
真正的玉玺原本有三枚。
日常行政办公用行玺,比较小,边长不到一寸(2厘米),这也是随身印鉴,起到的是签字允许的作用,类似老板私章,行文就是‘皇帝行玺’。
出兵或下正式诏令的时候会用信玺,这是专门用于诏令的印章,就像公司里的公章,边长寸半(3.5厘米),行文是‘皇帝信玺’。
分封诸侯王或是帝位传承时用大玺,这确实比较大,边长两寸半(5.6厘米),行文是‘皇帝之玺’——这才是传国的玉玺,但一般情况下是不用的,只用于‘封’和‘禅’。
到了汉初,高祖为了广结善缘吸纳各方势力,便又重新融合了周朝那一套。
这就使得本就不愿皇帝唯我独尊的诸侯和儒士们,把与天地等同的‘皇帝’尊号又给称回了‘天子’,这其实是降了一级的。
皇帝被重新称为了天子后,又重新做了三枚印鉴,新增的三枚玉玺的行文把皇帝改成了天子,也就是‘天子行玺’等。
于是皇帝就有了六个玉玺。
正式的政务依然是用原有的‘皇帝三玺’,新的‘天子三玺’专门用于礼事,比如封赐使臣、祭祀鬼神、册封番邦君主等。
实际上,皇帝信玺才是效力最大的玉玺,军事调令和皇帝诏书都是用信玺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