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东旭凑近仔细观察,这把青铜短剑通长二十多厘米,宽十厘米左右,其中柄长五六厘米,最宽处三四厘米,拿起,放在手上掂了掂,估摸着有两斤多点。
剑身为青铜铸成,呈近似竹叶的长三角形,剑脊略隆起,有血槽,扁茎无格。
短剑之上的镂饰赋予了这件兵器独特的个性,鲜明的性格色彩,给观者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剑身的中心镂刻一蟠蛇,蛇头正三角形,蛇身与藤状植物相绕结。
有明显的土沁。
按照罗局的说法,在月光下,铜绿斑驳的剑身每隔七秒就会浮现出神秘的纹路。
看着这把没有剑柄很短,不像是可以手持的青铜短剑,高东旭当初看到它,立刻就想到了飞剑。
飞剑术,御剑术,华夏自古便有其传说,而且这种传说从未断过。
让高东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蓝星时听过的国学大师南怀瑾年轻时,在终南山遇剑仙的奇遇。
据南怀瑾转述那名老道的话,剑仙共分为两个层次,一种是以气御剑,一种是以气御气。那老道说自己机缘尚浅,只能做到以气御剑。
老道从怀里掏出一个一尺来长的木盒,打开盒子从里面拿出一把银色小剑。这把小剑,就像小孩儿的玩具差不多大。
老道把小剑放在手心对南怀瑾说了一句:小子,你看好了!然后一道银光就如闪电一样飞了出去,对面有一个碗口粗的松树,应声而倒。银光一闪,短剑又飞回盒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