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本黄色封面的古代奏折,一方田黄印章,还有一个晶莹剔透的玉镯。
大伯微微挑眉,看了一眼一直微笑的高东旭,先拿起了两本奏折,小心翼翼地打开,看到内容后,不由得双眼一亮,爱不释手得迅速翻看起来,边看边惊叹道:“好,好,好,没想到,真没想到。。。”
“呵呵,喜欢吧?这本高拱的奏折,可是我好不容易找到的,张居正这本也是,这枚印章也是高拱的,冰种翡翠镯子是我给伯母的。”高东旭笑着介绍道。
“我看看——”作为明史教授的伯母,并没有先拿冰种镯子,而是接过一本奏折,小心翼翼地翻看,双眼闪烁着明亮的光芒。
“这是题本,题本是明清时特有的一种奏本。明制:凡兵刑钱粮,地方民务等大小公事皆用题本,由官员用印具题,送通政司转交内阁入奏。
好家伙,高拱这份题本,涉及的事务也太广泛了。。。。。。等等,不对——”伯母越看越惊讶,最后震惊地看着高东旭和大伯,激动地说道:“这件题本,很有可能是高拱的《虏众内附边患稍宁乞及时大修边政以永图治安疏》的前身。”
“我看看——”大伯一听,立刻双眼一亮,拿过题本,开始逐字逐句地仔细鉴赏起来。
高东旭微笑看着全神贯注地大伯,边吃菜边自己喝着酒,他知道,大伯最喜欢明史,更是以高拱为学习榜样,因为,高拱和他的经历,处事思想真的很相似。
看完了题本之后,大伯意犹未尽,爱不释手地拿着题本看向高东旭,欣慰地说道:“小子,算你有心了。”
“那是,这是孝敬您二老,我能不用心吗?”高东旭嘿笑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