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学 > 历史小说 > 冒姓琅琊 >
        有些人的自我价值感是外源性的。他们的自尊需要通过外界的认可和尊重來确认与滋养。故而一旦遭到外界的否定,就如同动摇了根本,会立刻触发防御和反击,当这种反应激烈且失控的时候,便是俗称的“破防”了。

        而另一些人的自我价值感是内源性的。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清晰稳定的认知,不太依赖于外界的即时反馈和评价。所以在受到外界攻击,尤其是不正确的攻击时,就像一颗小石子投入深潭,有时表面会泛起涟漪,但深处纹丝不动。有时甚至连涟漪都不会有。王扬便是这样的人。

        比如刚穿越的时候那个壮汉发表各种言论,王扬都不置一词。这不光是由于王扬当时在思考更紧迫的问题,无暇纠正壮汉种种偏浅言论。同样也是因为没必要。

        壮汉如果是王扬的学生,王扬会出于责任解释几句。如果是王扬的朋友,又真的想求知,王扬会出于亲近,为其分说。但如果是路人,不好意思,随便你怎么认知了。

        之前王扬参加一个饭局,局上某理学博士以百度百科的水平大谈人文学,又谈到国际学术,言之凿凿地说欧美古典文学乃人类文学之公器,各国都研究推崇,不像我国古典文学只是一家闭门之学,欧美学者“看都不会看”云云。席间坐者都目王扬,理学博士也直接底气十足地问王扬:“我说的对吧?”

        若换做其他人,必大怒而争,各种摆事实、甩论据,势要当场打脸,王扬却只是点头笑笑,不做争执。此君只当王扬膺服,又把话题转到其他上。结果有好事者直接翻出王扬去普林斯顿参会研讨中唐思想史的英文简报,又把王扬撰写的几篇关于东|亚、西欧以及北美上世纪以来各个时段中对唐代文学研究理路与风向嬗变的评议文章给此君看。此君草草一扫,瞪着眼睛脱口道:“欧美还真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啊!”王扬还是笑笑,说了两字:“也有。”此君失色,不复开口。

        这种事王扬现实中遇到的很少,上面讲的算是很有“特色”的一件。王扬当时一点都不生气,只是觉得这哥们儿有些轻浮,但口才还是好的。毕竟人家专业是理工,不懂人文学很正常,王扬也不会因为一个不懂行的人随便说的话而觉得气愤,尤其公道的讲,此君还真不是崇洋媚外,只是确实以为国际学界现状如此而已。至于萧宝月说的行不行的话题,别说完全是子虚乌有,即便是真的有,也不至于如何羞愤,咋的,有病不准许啊?(当然,还是没有最好!)

        所以王扬根本无意在这上面和她辩论,随她怎么说,反正他志不在此,只是这里面还牵扯一个问题,也就是第二种“可能会损害到整体战局的情形”——在古代,对于政治人物来说,有无子嗣很可能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汶阳部现在有意靠拢,是基于对他前途的综合判断,一旦确认他将来不可能有子嗣,那就意味着他的政治力量可能会缺乏延续性和稳定性。尤其在南朝,家中人口少都会被认为是“门单”的表现,在结亲的时候兴许就会有所顾虑(见章末【作者说】),如果真给勒罗罗造成这个误会,搞不好就会让汶阳部重新评估他的分量。

        说我行不行什么的无所谓,但敢影响风投,那还了得?!

        只是萧宝月这一黑招确实有些棘手,一来此问题无法自证,无论如何解释都会显出“欲盖弥彰”的味道,二来萧宝月的愤怒表情极大地增加了她说话的可信度。这小登是体验派的,本来就被气怒了,现在情绪自然外露,是情真意切,内外统一,演技一下子就升华了!看起来颇有说服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