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劲衍和黄玉卿同时看去。只见老将军激动得声音发颤,用拐杖指着土窖最里面被草席半掩着的地方:“是粮!是粮啊!老头子想起来了!离京前,我怕路上有变故,特意命人将一批应急的精粮和盐巴,混在那些准备丢弃的破烂辎重里,藏在这土窖最深处!走得匆忙,连老头子自己都把这茬给忘了!方才玉卿陪我来查看旧物,无意间扒开这些破烂,竟、竟寻到了!天佑我萧家军!天佑我萧家军啊!”
萧劲衍猛地转头,看向土窖深处。在昏暗的光线下,几袋鼓鼓囊囊的粗麻袋果然隐约可见!他几步冲上前,拨开草席和木板,双手颤抖着解开麻袋——里面是雪白饱满的大米!是金黄的麦粒!是粗粝却散发着生命气息的玉米!还有几包用油纸包得严严实实的海盐!
一股难以言喻的狂喜如同惊涛骇浪,瞬间冲垮了萧劲衍所有的理智和防备!他猛地回头,目光如炬,死死盯住黄玉卿!那眼神里,有绝处逢生的巨大震撼,有对“天降”奇迹的难以置信,但更多的,是一种洞悉一切、穿透灵魂的锐利审视!
黄玉卿被他看得心头一跳,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扶着腰的手指微微发颤。她迎上萧劲衍那仿佛能看透一切的目光,强作镇定,嘴唇动了动,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谎言的泡沫在如此近的距离下,脆弱得不堪一击。
萧劲衍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足足数息,那锐利如刀的眼神,似乎要剖开她的灵魂,探寻那隐藏在“巧合”之下的真相。黄玉卿能清晰地看到他眼中翻涌的惊涛骇浪——震惊、狂喜、困惑、探究……最终,所有的情绪都沉淀为一种深沉得令人心悸的凝视。他缓缓站起身,走到她面前,高大的身影几乎将她完全笼罩。
“玉卿……”他的声音低沉沙哑,带着一种劫后余生的颤抖,却又奇异地平静下来,仿佛风暴过后的海面,深不见底。他伸出手,不是去触碰那些粮食,而是用那双沾满风沙、刚从战场上归来的粗糙大手,轻轻握住了黄玉卿微凉的手。他的掌心滚烫,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和温度。
“祖父说得对,”他缓缓开口,目光深邃地望着她的眼睛,一字一句,清晰无比,“是天佑我萧家军。”他顿了顿,握着她的手不自觉地收紧,仿佛要将她揉进自己的骨血里,“更是……天佑我萧劲衍,得遇于你。”
这句话,像一道暖流,瞬间击溃了黄玉卿所有强撑的防线。她眼眶一热,泪水毫无预兆地涌了上来,模糊了视线。她读懂了他眼神中的一切——他知道了!他或许不知道那“空间”的玄妙,但他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这“巧合”背后,必然有她的手笔!他没有追问,没有质问,而是选择了最深沉的信任和守护!这份信任,比任何言语都更让她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将军!将军!找到粮了!找到粮了!”赵铁柱带着几个亲兵,闻声狂奔而来,看到土窖里的粮食,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对着土窖里的粮食砰砰磕头。
消息如同野火燎原,瞬间传遍了整个萧家军营地!绝望的死寂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士兵们从各个角落涌来,看着那几袋在昏暗土窖中散发着诱人光泽的粮食,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他们欢呼着,跳跃着,有人喜极而泣,有人激动地拥抱在一起。那沉甸甸的粮食,此刻比任何金银珠宝都要珍贵,它是生的希望,是家的方向!
萧劲衍迅速下令,由赵铁柱亲自监督,将这批“意外发现”的应急粮草严格登记,按人头和军功进行最公平的分配。当第一碗热气腾腾、散发着浓郁米香的稠粥递到士兵们手中时,整个营地都弥漫着一种近乎神圣的感恩氛围。士兵们捧着碗,看着远处被亲兵簇拥着、正被萧劲衍小心护在身后的黄玉卿,眼神里充满了最纯粹的敬畏和感激。那眼神,如同仰望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夜幕降临,朔北的风依旧呼啸,但营地里却升起了久违的、温暖的炊烟。士兵们围坐在篝火旁,喝着热粥,啃着难得的杂粮饼子,脸上洋溢着劫后余生的笑容。低低的笑语声和偶尔响起的、带着沙哑的军歌,取代了白日的死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