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卿端起面前的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笑道:“靖王说笑了。朔北能有今日,全靠朝廷的支持、将军的守护,还有牧民们的辛苦劳作。臣妇不过是做了些分内的小事,哪担得起‘富可敌国’的夸赞?再说,朔北的财富,终究是用来养兵、养民的,若是算在臣妇头上,倒显得臣妇贪心了。”她话里带了点自嘲,既化解了“富可敌国”的烫手,又暗指朔北的财富并非私产,堵了靖王想拿“敛财”做文章的念头。

        靖王碰了个软钉子,却没气馁,反而拍了拍手。很快,一群身着舞衣的女子从屏风后走出,舞姿曼妙,乐曲悠扬。其中一位红衣女子,径直走到萧劲衍面前,端着酒杯屈膝行礼:“小女苏婉,敬将军一杯。听闻将军英勇善战,小女敬佩不已。”

        黄玉卿端着茶杯的手顿了顿——这女子的姓氏,还有她眉宇间那点似曾相识的神态,竟与苏清柔有几分相似。她抬眼看向靖王,果然见靖王眼中闪过一丝算计的光。

        萧劲衍连眼皮都没抬,语气冷得像朔北的冰:“不必了。本将军饮酒,只与知己同饮。”他这话既拒绝了苏婉,又不动声色地看向黄玉卿,眼底的暖意与对旁人的冷淡形成鲜明对比。

        苏婉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僵在原地不知所措。靖王连忙打圆场:“看来将军是个重情之人,倒是本王考虑不周了。”他挥了挥手,让舞女们退下,话锋一转,又提到了正事,“说起来,劲衍兄,如今朔北兵强马壮,本王听说,你手下的骑兵已有五万之众?朝廷最近在整顿边防,少帝有意让各边将缩减兵力,你看……”

        终于说到兵权了。黄玉卿握着茶杯的指尖微微收紧,掌心沁出细汗。她知道,这是靖王今晚的第一个杀招——若是萧劲衍答应减兵,朔北的防御会大打折扣;若是不答应,便是“抗旨不遵”。

        萧劲衍放下酒杯,指尖在桌沿轻轻敲了敲,声音沉稳:“靖王有所不知,朔北地域辽阔,边境线长达千里,五万骑兵看似不少,实则分散在各个关隘,每个关隘能驻守的兵力不过数千。去年北境联盟来犯,若非各关隘拼死抵抗,后果不堪设想。”他顿了顿,目光直视靖王,“减兵之事,并非臣不愿,而是朔北的安危,容不得半分冒险。若是少帝有旨,臣愿回京与少帝、与兵部详细商议,定出一个既不影响边防,又符合朝廷要求的方案。”

        第九十七章靖王府的鸿门宴

        这番话既没直接拒绝,又把难题推回了朝廷,让靖王找不到反驳的理由。靖王眼底闪过一丝不悦,却还是强压着怒火,又看向黄玉卿:“玉卿夫人,朔北的耐寒作物和酿酒技术,可是帮了牧民不少忙。如今中原也有不少地方闹饥荒,少帝一直想把这些技术推广到中原,夫人可否……”

        这是第二个杀招——要技术。黄玉卿心中冷笑,面上却依旧温和:“靖王体恤百姓,臣妇佩服。只是这耐寒作物,需得在朔北的土壤、气候里才能生长,中原的水土未必适合;酿酒用的野果,也只有朔北才有。若是强行推广,不仅种不出粮食、酿不出好酒,还会浪费百姓的人力物力。”她话锋一转,又补充道,“不过,臣妇已让人整理了作物的种植笔记、酿酒的基础方法,若是朝廷需要,臣妇愿意献上。只是具体如何调整,还需农官、酒师们实地研究,臣妇不敢妄言。”

        她只给基础方法,不给核心技术——既显得有诚意,又守住了朔北的根本。靖王听得脸色发青,手指在桌下攥紧了拳头,却又发作不得。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侍从匆匆走进来,在靖王耳边低语了几句。靖王的眼睛瞬间亮了,随即又恢复了平静,笑着对萧劲衍和黄玉卿说:“方才收到消息,柳太傅的门生李大人,今晚也在府中赴宴。李大人在兵部任职,正好可以和劲衍兄聊聊边防的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