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脸色铁青,他没想到自己这个盟主的权威在孙坚死后、玉玺诱惑下,竟如此不堪一击!他看向一直沉默的曹操和刘珩。
曹操站起身,声音沉痛而冷静:“玉玺之事尚不知真假,文台兄忠勇为国,不幸罹难,操亦悲痛万分!然董卓焚毁帝都,劫持天子,罪恶滔天!此乃国仇!刘荆州与文台兄之隙,乃私怨也!岂可因私怨而置国仇于不顾?操以为当集中全力速破潼关,诛杀董贼而迎奉天子!待社稷安定,再议刘荆州之事不迟!”
他旗帜鲜明地支持西进,将大义牢牢抓在手中。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落在了刘珩身上。这位掌控潼关、新收张济贾诩、实力深不可测的汉室宗亲,他的态度至关重要。
刘珩缓缓起身,目光扫过争吵的诸侯,最后落在袁绍那张因愤怒和失落的脸上:“孟德公所言,乃老成谋国之言!董卓,国贼也!弑君鸩后,焚毁宗庙,劫掠百姓,罪恶罄竹难书!此仇不共戴天!孙文台将军之仇,固然要报,然此乃私仇,岂能与国贼相提并论?且刘荆州之事,是非曲直,自有朝廷公断。当此之时,我联军兵马十数万顿兵于洛阳,坐视董卓于潼关之下苟延残喘,却为私怨而欲南向用兵,岂非令天下人耻笑,令董贼拍手称快?”
他顿了顿:“珩奉诏督三辅诸军事,潼关守将徐晃、梁衍等皆听吾号令!珩以为,当令全军即刻整备,三日之后,拔营西进,直抵潼关!与关内守军前后夹击,诛杀董卓!”
刘珩的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袁绍脸色一阵红一阵白,气得浑身发抖,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刘珩此刻展现出的强势和实力,让他这个盟主相形见绌!
曹操眼中精光爆射,率先抱拳:“操愿率部与阳武侯共击董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