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攸此时也不过是名少年,既无功名,也未做官,每日玩乐,不思什么进取。

        蔡京儿子多,有学问不错的,有不学无术的,蔡攸属于后者。

        “那件事有眉目了?”赵倜道。

        蔡攸称是,然后从怀中摸出一本薄薄的册子,双手奉了过去:“千岁,自建朝以来,上品焦姓官员名称门户,出身来历,父亲都写于其上,还请千岁过目。”

        赵倜点了点头,接过册子:“坐下说吧。”

        蔡攸连道不敢,赵倜压了压手,方才谨慎地搭在椅上一角。

        赵倜打开薄册一看,这蔡京的字极好,毕竟一榜甲科第九名出身,后世谈宋代书法四家,苏黄米蔡,有一种说法是这个蔡并非蔡襄,而是指的蔡京,因蔡京人品缘因,北宋亡故,盖棺定论,后人便将其换成了蔡襄。

        这册子书写极有条理,将焦姓官员分成门户,且连杂其亲戚之类,但凡与朝堂有关系的,全部都书于其上。

        赵倜叫蔡京查的是五品以上焦姓官员,这个姓本就不多,而入朝做官,且能做到五品的,就更加稀少了。

        他怀疑大相国寺方丈和扫地僧认识,知道扫地僧的根脚。

        而能坐上大相国寺方丈之位,可并非佛法精通便管用,甚至哪怕八面玲珑,接人待物,迎来送往无比圆滑,又擅使钱,也还是远远不够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