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倜本身是一品亲王,赵煦既然敢叫他总督西北诸事,总领军政之权,那放着现成的西夏王宫不住,反而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了。
王行王事,并非逾矩,大臣们也道不出什么子午卯酉,赵煦若是怀疑他,会有方方面面的理由,只谨慎所居所住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赵倜用了半月时间整合西夏政务,西夏的官员路份极杂,党项人、契丹人、汉人、回鹘人,甚至还有西边的大食人。
几乎所有官员都行降事,哪怕党项的嵬名皇室也不例外。
没有什么忠贞不屈,宁死不降,愿以心昭日月,愿以身殉国,不过这也符合西夏的一贯作风,不论当初的李继迁,还是后来建国的李元昊,都是说降就降,对此向来无半点面红耳赤。
人还是要用的,尤其一些掌管民生的大臣,赵煦虽然留下一些从朝中带来的官员,但却远远不够。
这些官员自是能力出众,可一来人数不足,二来对西夏原本的情形政事不够了解,需要有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熟练对待各种事务。
赵倜捡一些降官中口碑还算清廉的提拔任命,对一些虽然投降了,但审查后发现是奸佞之辈,歹诈贪墨之徒的就直接杀了,然后抄家将财产都搬进宣抚司中。
本来这样不太符合纳降的章程,毕竟算是前国之事,不好此刻降了还问罪过,但谁叫赵煦把钱拿得一点不剩呢,总得想办法取得些周转度日。
而且所杀都是有民怨的,张了榜单告示,兴州城内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至于提拔所用的降官是何族类,却没有过于区别对待,而事实上累年为西夏卖命做事的汉人,未必此刻就比党项人契丹人可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