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时一刻开始,宋军大营擂响了战鼓,折可适麾下两万兵马朝辽军方向徐徐推进。

        而萧兀纳麾下本有三万兵马,为了保存最后的实力,临时撤掉了一万辽军躲到后方,萧兀纳则领着两万辽军固守大营,做好了一切对抗宋军火器的准备。

        两万对两万,但宋军却开了挂,手执火器,这场仗的胜负其实早就注定了。

        辽军两万将士还没开战,军心士气便已降到了冰点,宋军开拔距离辽军大营还有十里地,辽营里不少将士已扔了兵器掉头跑出了大营,奔北逃窜而去。

        宋军一路长驱直入,赶到辽军大营时,发现大营内的辽军已做出了充足的防守姿态。

        他们垒起了高高的沙袋,竟然临时造出了一线战壕,人就躲在战壕后,根本不派一兵一卒出营,宋军离近了辽军就放箭,宋军撤离了辽军也不追击。

        总之就是打死也不出营,绝不把自己的身躯暴露在宋军的火器枪口下。

        这个战法颇为新颖,就连折可适也大开眼界。

        萧兀纳这人,虽说是消极抵抗,但不得不说,他的消极抵抗居然还是颇为有效的,如果赵孝骞在场,必须跟萧兀纳拜个把子,因为在一千年后的热武器时代,对付热武器的有效办法仍然是沙袋和战壕。

        没想到在这个冷兵器时代,萧兀纳居然能想到这个法子,人只要不冒头,火器根本无法对辽军造成杀伤。

        当然,这么干的弊端也有,那就是只能缩在战壕里被动挨打,尤其是己方根本没有火器,露头就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