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寄托在诗词里的报国之志,今日即将实现,苏轼完全没有对死亡的恐惧,反而心情兴奋,豪气干云。

        很快,前方的山路拐角出现了一支蛇型蜿蜒的辽军。

        辽军大约千人左右,刚转过山路拐角,便立马驱马加速,朝宋军冲过来。

        崎岖的山路上策马加速的效果其实并不大,但对原地静立迎敌的宋军来说,还是造成了冲击压力。

        幸好辽军选在此地伏击,地理方面有优势也有劣势。

        劣势就是山路狭窄,宋军无法展开阵型,辽军同样也无法展开阵型,前方冲锋的辽骑顶多只有前面几骑才能对宋军形成杀伤力,其余的反倒是像食堂里排队打饭的牛马,一个个非常遵守秩序。

        “斩马腿!”张嵘暴喝,手中的棹刀一扬,一马当先便朝辽骑冲去。

        一眼看清敌我双方的优劣势之后,张嵘的判断非常精准且正确,这种狭窄山路上的遭遇战是不可能骑兵对冲的,先把辽军逼下马才有胜率。

        其余的宋军见将军身先士卒,将士们更是兴奋地跟随,这种地形也就不管什么列阵了,全都一窝蜂涌上,与辽骑展开近身厮杀。

        双方从遭遇到厮杀,几乎只在瞬间,当然,并没有出现见面后互相辩论是非,互相讨论你伏击偷袭我是否违背道德之类的狗血画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