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苏轼在上京的遭遇,大宋仿佛一无所知,赵孝骞写给耶律洪基的书信,内容装聋作哑,只说是迎接苏轼归国,就好像自己家人在邻居家串门待久了,家里来人催他回家吃饭一样稀松平常。
两国外交上,这样的糊涂是必须要装的,没有一上来就撕破脸皮的道理。
于是张嵘手执旌节,怀里揣着赵孝骞写给辽帝的信,昂首挺胸地出发了。
与此同时,折可适率部一万北渡拒马河,按照赵孝骞的命令,在拒马河北岸百里方圆内巡弋。
龙卫营如此大规模的兵马调动,辽国方面不可能不知情,每天不知有多少辽国斥候隔着拒马河,盯着宋军的动向呢。
今日见宋军突然北渡,辽国斥候大惊失色,急忙向析津府禀报军情。
当日夜晚,种建中所率两万余宋军也渡过了拒马河,在北岸扎营。
同时,辽国析津府也知道了宋军兵马调动的消息,急忙向上京禀报,并迅速集结析津府兵马,朝西南进发阻截宋军。
河北大地,风波再起,战云密布。
诚如赵孝骞所料,三日后,张嵘率部五百人日夜狂奔,刚到辽国上京,析津府的信使也同时赶到。
按照外交礼节,张嵘向上京守城辽军递上印信和文书,并举起了手中的旌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