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少季”,这位就更离谱了,出使南越国时,竟与南越国的太后私通,还打算谋朝篡位,结果失败被杀。
苏轼在信里提到安国少季,赵孝骞都不知他怀了什么心思,更不知道苏轼在辽国到底经历了什么,感觉信息量很大……
明白了苏轼的心思,但赵孝骞只觉得很无语。
大哥,现在不是时候啊!
拒马河一战之后,辽国撤军,宋军休整,不宜再对辽国发起新的战争,这是赵孝骞判断了宋辽两国的形势后,做出的战略决策。
“战略”俩字,是不能随便更改的,更不可能为了某个人而更改。
而苏轼,是打算效仿汉使,以自己的生命为筹码,给赵孝骞提供一个名正言顺的出兵征伐辽国的理由。
这就是古代无法即时通讯的坏处了,赵孝骞的战略决策,苏轼远在上京根本不知道,大约宋辽之战的结果传到了上京,苏轼对宋军的实力有了底气,于是果断决定再给赵孝骞送上一个出兵的理由。
现在怎么办?
赵孝骞唉声叹气,苏轼在上京作死,赵孝骞只能想办法营救他,不然他死了都白死。
于是赵孝骞当即叫来的赵信,面色严肃的嘱咐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