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了第一次伏击后,在张嵘的强烈要求下,苏轼不得不穿戴上了铁甲,护住了身体的重要部位,五百人的行军速度更快了,有时候就连天黑了也不扎营,而是继续摸黑赶路。
离开上京的第四天,距离析津府不算太远,大约还有三百里左右的路程。
这里已经接近大同府,路上左右多山脉,道路更是崎岖难行,尤其是树林众多,张嵘的心已然悬得老高,眼皮子不停地跳。
身负郡王殿下嘱托,张嵘愈发不敢大意,队伍行进途中,斥候更是不停地派出去,往前探路二三十里,每一步都走得如履薄冰。
然而,有些事情终究越担心什么就越会发生什么。
入大同府境内一百多里后,张嵘派出去的五队斥候只回来了三队,队伍在路边等候了两个多时辰,那两队斥候仍旧没有动静。
张嵘的心陡然下沉,他知道肯定出事了。
斥候来回探路和禀报军情是有规矩的,约定了来回的时辰,到了约定的时辰而不至,说明这队斥候定已出事,多半是被敌人发现而灭口了。
也就是说,前方路上必有敌军埋伏,等着要苏轼的命。
“全军准备迎敌!”张嵘果断地下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