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太祖赵匡胤得国不正,他抢了孤儿寡母的江山,本来就是一件心虚的事,倘若立国后他提出“忠君爱国”是不是很讽刺?这跟自扇耳光有啥区别?
自己都一屁股屎,还要求别人擦干净屁股,你恶不恶心?
所以,大宋立国后不提“忠”字,于是在“孝”字上下功夫。
咱主打就一个扬长避短。
历代官家登基,提倡的都是“以孝治天下”,祖宗干了亏心事,子子孙孙跟着亏心,而这口号,百余年来居然就这样传了下去,直至玩成了真的。
赵孝骞对赵煦的请求,于情于理都符合了大宋的治国宗旨,赵煦不答应的话,似乎说不过去。
再说,赵孝骞为大宋立过大功,赵煦还要继续重用他,若因为这点事而导致君臣不愉,未免寒了功臣的心。
于是久久思量过后,赵煦终于狠狠一咬牙。
“罢了,朕答应你,子安成亲之日,便是令堂还俗之时。”
赵孝骞大喜,急忙拜谢。
赵煦却又道:“但你记住,此事不可声张,不可宣扬,朕独破此一例,可一而不可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