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大宋一方便蔫了,于是不甘不愿地妥协退让,然后抓住某个细节继续据理力争,辽国继续亮拳头威胁……

        总的来说,没什么太大的技术含量,一方讲道理,另一方亮肌肉,在锱铢必较中各自妥协,最后达成一个让双方勉强满意的协议。

        然而这一次的谈判,辽使萧光敬从坐上谈判桌开始就没什么斗志,照本宣科地说出辽国的条件后,大宋的礼部侍郎钱仲深立马跳出来反对。

        按流程,接下来该辽国使团出来亮肌肉,以武力威胁了。

        奇怪的是,辽国使团没人吱声。

        西郊秋猎的余威仍在,五百名火枪手的一轮轮齐射,那画面至今仍在辽国使团随员的脑海中不时闪现。

        武力威胁?

        辽国已无底气了,使团随员们其实早已察觉到,如今的大宋虽然还是温文软弱的样子,但不经意间,却露出了嘴里白森森的獠牙。

        辽国的条件其实很简单,一是涨岁币十万贯,二是两国深化通商,交易更多的盐铁药材和皮货。

        第二条属于正常的两国贸易内容,可以聊。

        第一条的十万贯,其实是个很小的数目,以宋辽两国的体量,谁都不会真把十万贯当回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